紡織服裝業已經跨越了制造產品的層面,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大部分是面對消費者,肩負著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甚至是領導生活方式的責任。
2015年1~11月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速6.4,高于全部工業增加值水平,在整個經濟下行壓力下,紡織行業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從全球貿易來說,紡織工業加工總量占到了全球54,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到全球的37。
紡織工業的定位將有所調整
在“十三五”規劃中,紡織工業的定位將有所調整,含義更加豐富多元。開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以來,關于在新時期如何對行業進行新的定位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根據世情和國情,在相當長時期內,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的地位不會變,基于比較成本層面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進一步轉換為產業鏈層面的國際化新優勢。這體現了我國紡織工業結構和布局優化的新特點,面向創造供求和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在新的定位下,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三大關系需要。產業與社會的關系。產業要想發展,首先要解決好產業同社會的關系問題。紡織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因此,在紡織“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一個與過去有所調整的行業定位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結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文明、增強文化自信、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另外紡織產業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特別是在目前的城鎮化過程之中,紡織產業還肩負著吸納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任務。產業與自然的關系。目前環境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與之相關的行業標準在逐步提升,相關的政策逐漸對產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2015年或許并不是好的時代
2015年末,波司登和韓國企業聯合,發力國內校服市場,可以視為波司登轉型的又一個號角。對于波司登而言,轉型之前,或許需要選撥能夠駕馭波司登團隊的管理者。
同樣處于轉型焦慮還有百麗、李寧等知名企業。一旦企業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處于優先地位,勢必會尋找新的突破口來捅破固有的天花板??赏逼铺旎ò宓倪@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照,需要冒險和創新的精神來領導。同樣,只有渡過轉型焦慮癥,企業才能贏得新一輪的增長。
美邦的業績也不樂觀。據美邦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公司營收43.2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77億元,比上年同期暴跌178.12。在轉型路上,美邦走的頗為激進。從多品牌策略,到一城一店O2O體驗店,再到“有范”的互聯網潮牌平臺,以及布局智能制造,美邦每一步,似乎都走在行業發展的鼓點上,但每一步卻走的并不順利。
從根源上講,在休閑品類,美邦一方面受到國外快時尚品牌的挑戰,另一方面,又疲于應對本土平價品牌對低端市場的搶奪,主營業務受到嚴峻的挑戰,同時在近幾年流失掉多名創業元老和干部,導致戰術動作變形,經銷商怨言加重,而開創的新業務并沒有形成明顯競爭優勢??陀^的講,美邦不缺創新精神,但在實干方面已經落后于創業初期,對于一家身軀龐大的企業,如何重拾創業期的狼性,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紡織行業呈現出風生水起的發展態勢
2015年以來,服裝紡織品增長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了15左右的增長速度。主營業務收入也基本保持了5左右的增長,利潤總額2015年11月份略有下降。從占比情況來看,目前整個服裝針紡織品基本上是10的比重,出口保持在12~13的水平,主營業務收入在整個工業里面保持了6多的比重,利潤總額接近6的水平。
制造品牌發展穩健,終端品牌進步明顯,區域品牌不斷提升,國際品牌加速形成。品牌企業全球化布局進程,海外投資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部分有條件的服裝品牌開始借助資本市場,通過并購、合資及參股等方式整合國際資源。
國家政策支持、行業協同推進、企業培育管理、社會機構參與等多方共建品牌格局基本形成,由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及品牌文化構成的品牌價值體系取得廣泛認同和踐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發展的特點總結為七個關鍵詞:差異化細分,資本運作,長尾效應,外來和尚爭念經,跨界經營,生活方式自然圈,產業集聚優勢。
品牌建設是行業速度變化的穩定器,是行業結構優化的催化劑,是行業動力轉換的推動力。目前,中國原創服裝品牌梯隊基本形成,根據中華商業信息基地全國大型零售企業數據統計,國內市場活躍的國內外服裝家紡品牌約4000個,其中國內品牌3500個,自主品牌是國內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上一條:紡織行業技術人才成資源
下一條:紡織工業保持穩定 布產量呈增長趨勢 |
返回列表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徐州市華晟紡織有限公司 蘇ICP備2021024415號-1